数据处理及野外监测技术培训班在武汉举行

        4月21日-23日,为了提高“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4个新建样地(东灵山,伏牛山,八大公山,弄岗)的野外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力,促进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固碳现状、速率、机制和潜力研究”研究团队野外数据获取及管理能力,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办,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承办的数据处理及野外监测技术培训班在武汉顺利举行。

        王绪高研究员做了题为“Point Pattern Analysis in R”的报告,系统介绍了点格局分析的方法,模型拟合,过程模拟及其在R中的实现。点格局分析是新建样地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内容之一,王博士通过大量实例,演示如何在R语言中实现各种分析过程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对于学员深入理解植物空间格局,方法选择以及在R中如何分析具有很大的帮助。

        赖江山博士报告的题目是“R基本指令和数据基本分析”。赖博士首先系统介绍了R语言的历史,特点,基本概念,程序包和常用指令;然后,介绍如何在R中实现常见数据分析,包括频数分布,两组样品比较,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等。主要引导初步接触R语言的学员如何快速入门。

        陈彬博士的报告主题是“基于摄影、GPS定位与信息系统的野外考察与数据管理”。主要围绕在野外考察中国获取空间和时间信息及其耦合,包括野外考察的规划,信息化野外调查与数据采集,考察数据的综合管理,物种鉴定和编目,电子版名录制作与分站定制等内容。培训内容新颖实用,学员反响非常好。

        此次为期3天的培训活动,对于提高新建样地和碳专项研究团队的野外数据获取,数据管理,可视化管理,系统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卢志军副研究员)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