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印刷版)丛书编辑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
2012年4月13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组织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印刷版)丛书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翠宫饭店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丛书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丛书副主编、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瑞玉院士,丛书副主编、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魏江春院士,丛书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郑光美院士,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苏荣辉副局长,丛书副主编、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马克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秘书长纪力强研究员和覃海宁研究员等。
马克平副主任首先介绍了召开此次会议的背景,接着苏荣辉副局长讲话,强调了此套丛书的重要性,他指出,出版该名录是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我们应该如何做还需要大家共同研讨,院里会全力支持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做好此套丛书的出版工作。会议由陈宜瑜主编主持。
马克平副主编从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编辑此名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编辑该丛书的设想和初步计划;覃海宁研究员着重介绍了院里部署此项目的相关情况;贾渝研究员介绍了该丛书中《中国苔藓植物名录》的编写进展。三个报告之后,各位副主编充分肯定了名录丛书的重要意义,并就名录编写的原则提出重要的意见和建议。
陈宜瑜主编指出,编制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很有必要。但名录如何编写、名录与“三志”之间的关系等需要处理好。名录是对生物多样性现状的一个判定,我们编辑此名录的目标是为科学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学家提供最新的物种名字,最大的任务是要保证其完整性和较快的更新速度。名录中包含的信息越全、更新越快越好。与会专家达成如下共识:1)名录丛书包括总名录和重要类群名录两个部分;总名录要简明,每个物种包括中文名、拉丁名和分布三项,重在名称;重要类群名录包括内容比较丰富,需要慎重对待,纳入丛书时需要编委会逐本本审批;2)重点在资料汇编,依靠分类学家审订;3)不涉及分类学的重要问题的研究;4)处理好与“三志”编研的关系,做到帮忙不添乱;5)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电子版继续按照现在的模式操作,与印刷版分开;6)成立工作小组负责落实编委会决议和日常的组织协调工作。
会议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明确了丛书编写的原则和计划,并希望尽快组织落实。与会专家对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资助丛书出版表示感谢。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办公室)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