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网络生命大百科(EOL)新版发布

 能提供近70万个物种、3500万页扫描文献及60多万幅照片的开放、可靠的生物多样性信息资源

新设计的网站现在让用户创造和共享数字化的收藏

201195日华盛顿 全球网络生命大百科(EOL)今天宣布其免费门户网站(http://www.eol.org)改版后上线。EOL成立于2007年,致力于通过收集、产生和共享一个开放、免费、可信任的数字资源中的知识,以提高公众对生物有机体的认识和理解。发布3年来,EOL飞速发展,目前拥有来自160多个内容提供者的近70万个物种的可靠信息。700多位分类学家群体负责对内容的审核把关,他们和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众多参加机构一起,支撑着EOL的运转。

 (http://www.eol.org

EOL第二版(EOLv2)是应全球普通公众、科学爱好者、教育家及生物学教授的要求开发的,因为他们需要一个更吸引人的、易访问的个性化的网站。EOLv2被彻底重新设计,以增强其可用性,并鼓励用户的参与和互动。该产品完全国际化,为使用英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的用户分别提供了相应界面。

“EOLv2将对全球网络生命大百科的扩展产生特别广泛的影响,向更加广泛的用户和日益增加的普通公众,开放其不断发展的巨大的知识库,包括医学、生物技术、生态学。”EOL的推动者之一——哈佛大学的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博士(Edward O. Wilson)评论说。

通过一种数字化的“专题收藏”(collection)方式,EOLv2向用户直接展示了它针对大规模收藏品的信息收集和共享的能力。这种专题收藏的方式使严肃的内容变得更加鲜活,从学术性的如“北美的入侵昆虫”和“厄瓜多尔濒危鸟类”,到个性化的专题收藏,如“我家后院的树木名录”。只要你想到的,都能实现。

  EOL的执行理事艾瑞克•玛塔(Erick Mata)博士说:“EOLv2的专题收藏的特色是开创性的,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通过协作性知识构建来学习的新途径。有了这项新能力,我们将可以使全球的公民、学生、教育家、保护管理者和研究者聚集在一起,以实时探究他们所关注的复杂的生物多样性的动态。这种协作的方法使人的注意力聚焦在科学上,并开始发挥EOL用户的巨大的创造性潜力。”

EOL能同时作为网站和嵌入资源而通过EOL的API为第三方移动和桌面应用所利用。所有的EOL信息,包括由生物多样性历史文献图书馆产生的将近350万页的扫描文献,都是可以再利用,并且被知识共享和其他开放获取免费许可证授权。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纪力强研究员认为:  让全球共享生命的知识(Global access to knowledge about life on Earth)——全球网络生命大百科第二版(EOLv2)的正式上线,是向实现这个理想迈出的最新一步。在丰富的物种数据资源的基础上,EOLv2改进了物种页面的编排方式,将文字描述、图片和视频、分布图、名称清单和文献资料等分页签排列,突出了知识的结构性,从而提高了可读性。EOLv2还通过提供来源信息和网页的动态链接为读者呈现数据提供者(科学组织机构或网站)和数据的原始形态,体现了知识的权威性和科学性。EOLv2为普通大众和生物学家搭建了一个物种知识交流和共享的场所,通过社区(communities)和专题收藏(collections)等手段形成共同兴趣的群体,收集、完善和分享生物物种的知识。他说:”网络生命大百科中国节点(www.eolchina.org)是全球网络生命大百科的一个重要地区节点,将借鉴EOLv2的经验改进数据库和网站,力争更好地为全球用户提供中国的生物物种知识。”

“新网站使用起来很棒。我的学生们将会喜爱它的外观和感觉。尤其是EOL的专题收藏,在我们探究物种和生态系统间的相互联系时将是我们教室里的无价资源,”罗得岛州普罗维登斯一位中学的自然科学教师杰夫•丹尼莲说,“我会给我的学生首推EOL,并鼓励他们尽可能重复访问。它的确是独一无二的。”

请您今天就通过访问www.eol.org来了解生命世界,并成为不断成长的EOL全球大家庭的一名贡献者吧。

EOL由创始资助者麦克阿瑟基金会(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及斯隆基金会(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赞助。其他资助来自EOL成员机构和世界各地的赞助者。

附注:

全球网络生命大百科作为一个合作项目进行运作,参与合作的个人和组织拥有这样一个共同信念:为全世界提供关于地球上生物的知识。成员机构包括澳大利亚生物地图集、生物多样性历史文献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墨西哥生物多样性全国委员会(la Comisión Nacional para el Conocimiento y Uso de la Biodiversidad (CONABIO))、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哈佛大学、哥斯达黎加国立生物多样性研究所(el Instituto Nacional de Biodiversidad (INBio))、海洋生物实验室、密苏里植物园、荷兰国家生物多样性中心(NCB Naturalis)、亚历山大新图书馆、史密森研究所和南非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所(SANBI)。请访问www.eol.org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标签:科学、生物多样性、教育、技术、大众科学、开放源码、资源、学习、媒体、环境、生态系统、生物学、国际性、麦克阿瑟基金会, 斯隆基金会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