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研讨会在上海辰山成功举行

2013年9月14日-9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中国全国委员会主办,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研讨会在上海辰山植物园成功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台湾中研院等科研机构及高校的54家单位、120多位专家学者和科研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9月14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的报告厅隆重举行。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纪力强研究员主持。上海辰山植物园园长、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永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秘书长马克平研究员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们对来自海内外的与会学者、专家和科研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举办本次会议的目的与主要任务,希望大家通过这次的学术盛会加强交流、切磋学术、推进合作。开幕式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孙九林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阎保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先后作大会特邀报告。

会议期间,举行了CAS GBIF-China的启动仪式。孙九林院士、阎保平研究员、马克平研究员和GBIF项目官员柯智仁先生共同按动启动按钮。

在两个半天的分会场报告中,共有48位专家分别就数字植物园、在线植物志、生物物种名录编制与应用、生物多样性文献数字化、标本数字化与信息共享、生态位模型及其应用和生命条形码信息系统建设等七大专题作了53个报告,与会学者、专家和科研人员针对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技术应用等方面展开了热烈探讨。

14日晚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陈彬博士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林聪田博士又分别介绍了“自然标本馆”生物调查和信息管理新方法、生物分类树工具(TTT)的开发与应用,具体介绍了GPS定位在野外生物调查中的应用及如何利用生物分类树工具来对不同分类树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可视化显示。大家对两位的介绍都充满兴趣,现场气氛浓厚,讨论激烈。

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的马金双副主任主持了15日下午的大会报告和闭幕式。在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邵广昭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纪力强研究员及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秘书处的柯智仁先生等的大会报告后进行了专题召集人总结。大家纷纷表示讨论的时间不够长,很多问题讨论的不够尽兴,建议以后增加专题讨论时间。

在辰山植物园暮色美景中,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研讨会圆满闭幕。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