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公众科普活动成功举办

生物多样性全球观点在25个国家34个地点于2012年9月15日同时举办,中国会场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办,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中英可持续农业创新网络协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魏伟博士组织并主持了活动。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的100名普通群众,参加者来自各行各业,从16岁到76岁,从农民到知识分子,以圆桌会议的形式,在圆桌主持人的协调下,大家共同学习和讨论生物多样性知识,在一些生物多样性相关的重要问题上发表见解,并回答调查问卷,组织者当场宣布调查结果。活动形式新颖高效,参会群众均表示受益良多。

本次活动受到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的高度重视,秘书处发来了秘书长的视频讲话,秘书长Braulio Ferreira de Souza Dias博士对与会者表示了感谢,介绍了生物多样性10年目标,并确认将在第十一次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上正式公布全球调查结果(即所谓的全球观点)。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司蔡蕾副处长到会祝贺并讲话,她指出生物多样性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鼓励与会群众积极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随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秘书长覃海宁博士为大家普及了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并介绍了中国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威胁。中央民族大学、环保部生物多样性专家薛达元教授到会为公众讲授了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议定书的前因后果及其内容,并回答了群众的提问。

本次活动在会议开始前为大家准备了生物多样性科普信息资料,科普现场分四个环节进行,播放科普视频短片,分别介绍有关生物多样性一般性介绍、陆地上的生物多样性、海洋里的生物多样性和责任与惠益共享的知识,在每一环节上,视频播放结束后,由会场主持人与各圆桌主持人积极协调,与会群众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这一过程中专业人员(主持人)为群众解疑答惑,引导群众开展讨论,但不介入群众对调查问卷选项的选择。最后一个环节是与会群众对本次活动评价的调查。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群众的生物多样性知识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对本次活动非常满意,并希望继续举行类似的活动。在活动结束后,会议组织者对与会群众进行了随机采访,了解并交流了活动的心得,记录了普通群众的想法和观点。本次活动是一次成功的活动,在国家科普日开展活动尤其意义非凡,吸引若干媒体记者参加。中国科学报(9月18日)、中国绿色时报(9月19日)和搜狐网(9月17日)分别对本次活动进行了迅速的报道,并高度评价了本次活动。

 

(魏伟副研究员供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