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北鲵近照
极北鲵,主要分布于高寒地带,是小鲵科分布最北部的种类,记录中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内蒙古东北及河南东南部也有少量分布,喜欢栖息在水域附近或潮湿地方的草丛中或落叶下。它是一种长期以来很少受人关注的珍稀两栖动物,对它的生物学资料也知之甚少,对其种群的数量也没有确实的了解。
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开发建设的不断扩大,极北鲵的适宜栖息地面积逐年减少,科研调查中所能发现的极北鲵数量也大为减少。2000年8月,国家林业局将其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种珍稀的两栖动物,从2008年开始,在WWF野生动植物保护小额基金的支持下,黑龙江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极北鲵的资源调查和保护工作。
通过大量的走访和野外调查,保护收集了极北小鲵数量和分布情况。目前,极北鲵在兴凯湖自然保护区中虽还有相当数量的分布,但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在龙王庙附近的沼泽和水稻田中,主要是由于保护区内极北鲵的适宜生境缩减,使其分布的范围也大为减少和集中。建立了极北鲵保护小区后,保护区将极北鲵列入兴凯湖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设立专门的保护站,成立极北鲵联防单位进行长期巡护和监测,将为收集极北鲵的生物学数据,保护该物种的种群以及栖息地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保护区的调查还发现,部分极北鲵由于原先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转而在水稻田中栖息,但保护区周围几十万亩的农田施用了大量除草剂、杀虫剂等农药,这些难以降解的化学物质进入湿地,使局部水体富营养化,生态环境恶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保护区还制定了一套极北鲵保护和栖息地恢复方案——在社区推广绿色有机农业。保护区与农业专家共同设计了绿色有机农业模式,为试点农户寻找可靠的绿色有机肥、有机农药的来源,帮助农户运输和施用有机肥料,并采用机械除草技术减低农药的使用量,从而保证极北鲵的栖息环境的安全。
背景信息:
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境内,是我国第一个跨境合作的保护区,其由大兴凯湖,小兴凯湖及其周围的湖积平原组成,由于气候温暖湿润,区内广布沼泽,是极北鲵的典型栖息地。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
WWF(中国)对外联络官员 庄士冠
电话:+86 10 65227100-3286 Email:shgzhuang@wwfchina.org
(引自
www.wwfchina.org 2009年9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