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五省市启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

        我国是世界八大物种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物多样性大国,具有丰富的野生物种以及适应不同环境和需求的各类繁育物种。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如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和集约化生产),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同时,导致物种品种数量不断下降,基因资源大量的流失,严重影响了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农业生物多样性。
   多年来,农业部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物种资源保护的立法工作,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办法》等一系列有关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了全国自上而下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专业机构与专家团队;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农业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收集保存了作物种质资源近40万份;在全国建立了100多个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开展了野生植物资源的鉴定评价,完成了一批重要野生植物资源的高产、优质、抗逆等优异性状的鉴定、评价和开发利用,为可持续利用多样性的物种资源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础。在重要渔业水域建设人工鱼礁和放流站,实施休渔、禁渔制度,增殖和恢复渔业资源;开展外来入侵生物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并对重点区域的外来入侵生物采用生物、物理、化学防治以及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集中灭除。
   南部山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之一,这些地区既有丰富的物种资源,但同时经济欠发达,既严重缺乏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也缺乏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知识与技术。据了解,“中国南部山区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项目为期5年,是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ECBP)的示范项目之一,获得欧盟资助,由中国农业部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联合执行。

(引自三农在线   2008年10月22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