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研究”项目中欧双边研讨会在江西举行
10月26日至29日,中欧合作项目“中国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研究(BEF-China)”第二阶段成果总结双边研讨会在江西婺源举行。该合作项目由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德国马丁路德大学Helge Bruelheide教授以及瑞士苏黎世大学Bernhard Schmid教授联合主持,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德科学中心和德国科学基金会的资助。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和瑞士的多家科研院所及大学的研究员及教授44人作为正式代表出席了研讨议,部分参与BEF-China项目的中欧双方博士生等1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研讨会是2011年相关研讨会的延续(“Wrapping up the Results of the 1st stage of the Biodiversity Ecosystem Functioning Experiment”),主旨是探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研究的多学科整合方法,将基于BEF-China平台多年累积的大量多样化数据进行汇总整合,并且将新加入的研究人员及其熟知的研究方向整合入BEF-China项目,弥补项目研究空白。
中德科学中心中方主任常青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与会正式代表分别就各自团队在项目第二阶段中的工作进展和未来展望作了报告。
研讨会期间,与会人员围绕大会报告展开热烈讨论,并到样地进行了实地考察,促进了双方的交流,有利于项目的推动,会议达到了预期目的。
BEF-China是中德瑞三方自2008年以来联合建立的实验平台,其目标是揭示生物多样性丧失对物种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例如亚热带森林)功能的影响。实验平台位于江西省德兴市新岗山镇(大型森林控制实验)和浙江省开化县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古田山森林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研究站,不同演替阶段自然森林样地)。目前,来自中欧双方80名科研工作者在该平台开展工作,内容涉及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多学科的13个项目。项目经过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努力,中欧双方在研究合作、知识交流、教育教学和试验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良好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40篇在国际期刊上发表。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