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会议的有主编马克平,副主编郭良栋,编委郝占庆、贺纪正、江建平、李新正、龙春林、卢宝荣、马克明、强胜、孙军、谭敦炎、王国宏、王希华、于飞海、朱华,以及时意专、闫文杰、周玉荣三位编辑。中科院植物所文献信息中心主任崔金钟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马克平主持,他首先感谢编委们长期以来对刊物的大力支持,各位编委不仅起到了学术质量把关作用,还积极为刊物撰稿、组稿,充分发挥了期刊的学术导向作用,对刊物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编辑部负责人周玉荣简要汇报了编辑部近期工作重点,介绍了刊物的稿源、审稿中存在的问题、发表周期、近期取得的主要进展等情况。自1993年创刊至2009年,《生物多样性》共发表文章966篇,被国内外读者广泛引用。国内影响因子在生物学期刊中连续5年位列前4位,2006年居第一;论文被引比例在90%以上。根据中国知网数据(2009年检索),单篇被引次数最高达707次,超过20次的322篇,多年平均他引率在90%以上。根据Web of Science数据(2009年检索),所发表论文中被SCI刊物引用的超过400篇(>40%),累计引用次数近千次。
近几年,《生物多样性》积极采取措施争取优秀稿源,提高审稿质量,突出特色领域,建立快速发表机制等,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使得刊物在学术质量、国内外影响、数字化建设、编校质量和印刷水平等各个方面稳步提高。先后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并连续3年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B类项目资助,是目前获得该项目的生物学期刊中唯一的中文刊。
马克平强调,办刊要坚持几个理念:一是要依靠编委的力量,学术期刊的核心和主导是编委会;二是刊物的定位要考虑刊物的作用,学术期刊不仅是发表学术成果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要起到引导学科发展的作用,因此要重视策划,将先进理念和优秀成果报道出来; 三是要积极推动学术争鸣。
与会编委就如何发挥刊物的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何办出特色、如何提高刊物的影响力、如何建立快速的反馈机制、如何发挥编委的作用等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达成以下共识:
1.目前刊物仍应立足于国内。2.今后拟围绕海洋生物多样性等重要领域以及国际上的热点方向组织专辑或专题。3.关注国家各类重大项目和专项计划,及时报道相关研究成果。4.重视包含宝贵原始数据的资料性论文,尤其是涉及研究空白地区的论文。5.将栏目设计得更为灵活,增加趣味性和吸引力。6.英文摘要可以适当加长,并从2011年起改为结构式英文摘要。7.进一步改进审稿系统,加强反馈功能。8.对学术不端行为如抄袭、一稿两投等行为要加强防范。9.每两年评选一次优秀论文。10.加强刊物的宣传,扩大影响力。
与会编委还提出了一些更为具体的建议。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2010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