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与2010年后目标——第九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圆满召开

今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我国政府也开展了“中国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系列活动,本次研讨会也是系列活动之一。中国作为全球12个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保护好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不仅可以造福中国人民,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这次会议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出席会议的有: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张希武司长、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陈蓁蓁副司长、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王斌副司长、 中科院生物技术局苏荣辉副局长、中科院生物技术局整合生物学处娄治平处长、国家环保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生物多样性处张文国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生态处于振良处长、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蔡锋副所长、国家林业局野生植物保护与培育利用监管处王春玲副处长、自然保护区管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处安丽丹副处长。与会官员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和对研讨会的期望。此次学术盛会也代表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最高水平,共有马建章院士、魏江春院士、刘瑞玉院士、刘旭院士、李玉院士等5位院士出席并做精彩的大会报告。
全国生物多样性学术研讨会始办于1994年初,此后每两年举办一次,是本领域水平最高的学术盛会,主要宗旨是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学术研究和交流。

本次学术会议共有15个大会报告,设立了15个特别专题,为历届之最。这些专题包括:物种绝灭风险评估、生物多样性信息管理、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研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格局与过程、草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管理、自然保护区科学规划建设与经营管理、滨海湿地与生物入侵、植被多样性与中国植被志编研、CITES物种与生物多样性、微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利用、鸟类研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珊瑚礁生物多样性、中国自然博物馆、R语言在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和海峡两岸海洋生物多样性研讨会。本次会议还有163个专题报告,收到论文摘要共370篇——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究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此外,还收到研究生壁报37个,由专家组经过评选,其中5名学生的海报获得优胜。他们是:中科院植物所的陈磊同学;国立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的薛希如同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张路同学;北京林业大学的曾娅杰同学;厦门大学生科院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晏婷同学。在大会闭幕式上由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秘书长马克平研究员和赞助方代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与自然保护分会的武建勇先生分别为获奖学生颁发了奖状与2000元现金奖励。

520名参会者分别来自27省、市、自治区(包括台湾),科研院所33家146人(其中中科院16家115人);保护区及其他单位11家 18人;非政府组织3人;台湾15人;英国1人;香港1人;学报、期刊编辑部3家6人;出版社2家;媒体7家。
本次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大家相约下次大会再见! 

                                                                                     会议现场
                                                                                            
                                                                                                                         

                                                                                                                            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办公室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