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达元]:第九种就是“未评估”,就是从来没有人评估。 [16:10]
[薛达元]:第八种就是“数据不足”,不太知道,好多年都不知道这个物种存在不存在,没有人去做过,没有数据,这种不好评价,所以叫数据不足。 [16:10]
[薛达元]:第七种是无危,就是没有危险。 [16:10]
[薛达元]:第六种是近危。 [16:10]
[薛达元]:第五种是易危,就是很容易走向灭绝的,很容易遭到威胁的。 [16:09]
[薛达元]:第四种是濒危,就是濒临灭绝的,比极危还要厉害,差不多就要灭绝了。 [16:09]
[薛达元]:第三种是极危,就是极度危险,处于灭绝、靠近灭绝,濒临灭绝。 [16:09]
[薛达元]:第二种是野生灭绝,野生灭绝是什么意思?就是野生的没有了,但是还有人工把它保存在那,比如麋鹿,在我们北京大兴的麋鹿(四不象),中国的野马也是,野外没有了,人为地还保存着,这就是野生的灭绝。 [16:09]
[薛达元]:对于物种的濒危等级实际上也是在研究过程当中,有些国家提出了一些标准,比较权威的是IUCN组织,原来叫“世界自然资源与保护同盟”,它比较权威,我们国家环境保护委员会定了一个濒危、渐危、易危,现在我们也不用这个了,还是倾向于用这个,现在我们做评估还是倾向于做IUCN的标准,是一个总体的标准。然后进行简化,比如它是9个等级,我们有时候用5个等级、6个等级,但是基本上还是它的框架。这九个等级一般是这样说,一个是灭绝的,确定是灭绝了,而且好长时间没有发现过,有些东西你说灭绝了,过了几年又找着了,它有一个说法,就是50年都没有看到,它就肯定是灭绝了。 [16:09]
[主持人]:对于物种濒危等级,薛教授,现在国际上有几种不同的标准? [16:07]
(引自人民网 2010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