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珲春国家级东北虎保护区、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黄泥河保护区、延边州林管局等单位的代表,以及吉林省林业厅保护处和吉林省林业科学院及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上,以珲春、长白山、黄泥河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区,以及汪清林业局为代表的森工企业各自介绍了东北虎及其栖息地保护的成果和经验,并表达了通过建立保护网络,加强各保护区、林场之间的沟通交流的希望。
目前,长白山、珲春等东北虎保护区功能基本完善,以及森工企业保护意识的提高,构建东北虎保护网络的主体已经存在,“但是这个网络上的各个节点仍然各自为战,还没有协调开展工作,”吉林省林业厅保护处工程师胡绍枫女士表示,“由于WWF、WCS等国际保护组织的介入,才有了保护区网络的概念和共同开展项目的概念。在国际组织的帮助下,东北虎保护工作,无论是从工作内容上还是信息沟通配合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吉林省林业厅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及后续工作,进一步促进吉林省内东北虎保护区、森工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这个保护网络逐步完善。”
随着中国农历虎年的临近,野生东北虎保护逐渐成为热门话题。WWF希望以此为契机,将网络保护这个比较先进的理念介绍给吉林省林业厅及所属的森工企业和保护区,在各个部门之间穿针引线,打破行政界线,为野生东北虎在吉林省内开辟更多的生存空间。WWF还计划将这个网络延伸到黑龙江省境内,将中国现有东北虎栖息地连成一个整体。
近年来,由于中国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中俄边界中方一侧森林植被逐渐恢复,梅花鹿、马鹿、野猪等各种有蹄类动物种群增加,对生活在异国他乡的东北虎越来越具有吸引力。面对这个有利的形势,WWF长春项目办公室及WWF俄罗斯远东项目办公室的共同推动,吉林省林业厅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狩猎监督局等相关部门于2009年底已经达成了关于东北虎、远东豹及其栖息地保护的合作项目协议,双方将逐步统一监测方法,合作控制边境地区的偷猎活动。
这样,一个横跨中俄两国,从中国内陆一直延伸到俄罗斯远东太平洋地区的东北虎保护网络即将在东北亚地区建立,也将有更多漂泊在外的东北虎踏上回家的路。
(引自
www.wwfchina.org 2010年2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