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马克平秘书长向各位委员汇报了CNC-DIVERSITAS 2009年度的工作,并简述了2010年委员会的工作计划。
委员会工作总结从中国生物物种编目、EOL-China和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三个项目的进展;学术交流;出版与宣传和国际交流四个方面展开。
一、项目进展:
1. 物种2000中国节点是对中国几十年分类学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上百位分类学专家和计算机软件专家参与了这项工作,特别要感谢刘瑞玉院士、魏江春院士对海洋生物和微生物名录工作的推动。2009年发行了物种2000中国节点2009年年度光盘(英文版),收录中国高等植物34665种,动物9520种。
2. EOL-China是2009年刚启动的项目,6月在“信息化生物圈—09国际生物多样性信息学”大会上与EOL签署了建立中国区域EOL的合作备忘录。截至目前,EOL-China中文页面已经建成并进入全力汇编阶段,物种页面涉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覆盖了很高的生物多样性。
3. 中国森林监测网络第一批建立的4个大样地顺利通过验收。古田山森林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研究站及中国区域气候研究中心正式成立;长白山样地完成第一次复查工作。正在建立的新样地包括河南宝天曼25公顷样地、广西弄岗15ha样地。长白山、古田山和西双版纳样地增加了DBH监测和1-4公顷的卫星样地。委员会组织专家凭借此平台积极争取各方面经费,得到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课题和汇丰银行气候伙伴同行计划等的资助。注重人才培训,举办4次专题培训班。截至目前,已在国际生态学主流刊物发表20余篇文章。
二、 学术交流
CNC-DIVERSITAS组织召开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论坛、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委员会在2009年也开展了一些咨询工作,如《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征求意见座谈等。马克平秘书长、纪力强副秘书长与覃海宁副秘书长积极参加第二屆DIVERSITAS 开放科学会议、东盟3+1生物多样性会议等多项国际国内会议。
三、出版与宣传
委员会2009年出版了“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丛书之《浙江古田山森林——树种及其分布格局》;继续发行《生物多样性通讯》,继续支持《生物多样性》的出版工作。
2009年继续维护CNC-DIVERSITAS主页(
www.cncdiversitas.org),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页(
www.brim.ac.cn),CForBio主页(www.cfbiodiv.org)和IUCN China主页(www.iucnchina.org/cms/)
四、国际交流
CNC-DIVERSITAS保持与IUCN的联系,马克平秘书长参加IUCN 的第73次理事会会议。委员会积极参加IUCN在中国开展的活动与工作,如Countdown 2010研讨会等。委员会还与IUCN亚洲区域办公室联合资助办公室工作人员春敏莉赴泰国曼谷IUCN亚洲办公室实习两个月。
马克平秘书长介绍了当前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几个重要方向:(1)生物多样性变化与维持机理;(2)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经济学;(3)生物多样性信息学;(4)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与减缓。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CNC-DIVERSITAS 2010年的工作计划,项目方面进一步推动物种2000中国节点和 EOL-China的建设;并凭借现有工作基础,使CForBio成为一个能不断有经费支持,不断产生新成果的良性循环项目;(2)加强宣传与培训工作:举办系列专题报告与培训班,继续维护CNC-Diversitas,CForBio,BC-CAS和IUCN China几个网站,编辑有关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进展的中英双语宣传册;(3)出版计划:包括继续出版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丛书、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丛书,《第八届全国生物多样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生物多样性译丛(五)之《DIVERSITAS核心计划及交叉项目介绍》,继续出版《生物多样性》杂志双月刊,并将《生物多样性通讯》改版为《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通讯》,新增“自然保护”专栏。(4)继续保持与IUCN的合作,与IUCN合作编写《亚洲植物保护战略》,在CNC-DIVERSITAS下成立IUCN工作组;(5)组织召开第九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6)CNC-DIVERSITAS委员会改选工作。
报告结束之后,各位委员就CNC-DIVERSITAS未来工作与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各位委员对2009年CNC-DVIERSITAS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2009年委员会的工作无论在覆盖面还是深度上都较前几年有了长足的进步,很好地推动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与宣传工作。2010年的工作计划有科学性、前瞻性,而且很全面。希望委员会该考虑如何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交流,以亚洲为立足点建立中国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影响力。
图片1:会场讨论
物种2000中国节点工作是否可以公布没有认知或认知很少的物种,以引起国家重视?委员会如何协调、整合各个单位开展的生物多样性本地调查工作?
中国森林监测网络从东北到西南,覆盖了温带、热带、亚热带的森林,工作已很全面,是否可以在这基础上开展生态系统的研究?是否可以考虑拓展到建立草原、荒漠、农田等生态系统监测网络?
在全球变化这一大前提下,建议将农业生物多样性(包括作物的品质和产量)、风景名胜区、城市生物多样性、城市生态安全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评估体系。
第九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是否围绕《生物多样性公约》热点前沿问题组织报告?是否将海洋生物多样性、农业野生物植物保护与利用纳入会议专题?大会是否需要媒体介入?进一步提高委员会知名度,或许对未来开展工作有帮助。
与会所有委员都赞同在CNC-DIVERSITAS下成立IUCN工作组,认为这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渠道。IUCN工作组成立建议中应包括工作组的职责和工作重点,并且要加强工作组与IUCN北京办事处的联系与协调。
最后,中科院生物局张知彬局长做了总结发言,CNC-DIVERSITAS每年都开展学术活动,出版刊物与图书,策划研究计划,兼顾学术与科普,工作已具一定规模,体现了委员会的功能。委员会要把工作设想落实,结合各位委员的建议改进工作,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注重年轻队伍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