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境地区受威胁树种联合考察”项目是在国际机构FFI中国项目和越南项目的协助下,由昆明植物园与越南CPC共同合作参与的跨国界联合考察项目。中越边境地区是生物多样性极高的区域,同时也是木兰科植物分布特别集中的区域,由于在该地区开展的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对其濒危树种资源了解十分有限。另外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这一区域的生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减退速度非常惊人,是生物多样性极为脆弱的区域。
在考察之前,科考队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标本,收集中越边境地区濒危树种已有的分布和受威胁信息,在此基础上确定关键地点,定位空白区域,然后与国内外关注该区域的专家学者讨论和论证后确定了具体考察方案。已完成的调查发现,共约有17-29种濒危木兰科植物分布在滇东南地区。此外,还有多种受威胁针叶树种、槭树(Acer)、杜鹃(Rhododendron)、山茶(Camellia)也分布在中越边境地区。但它们是否也在越南分布,是否应该采取区域上联合的保护对策,一直没有相对充分的研究。
接近一个月的中越野外联合考察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此次考察共采集到299号、共约2000余份种子植物标本,首次发现包括西畴含笑(Michelia coriacea)、显脉木兰(Magnolia phanerophlebia)、单性木兰(Kmeria septentrionalis)等多种IUCN全球红色目录中被列为极度濒危(CR)的树种在越南分布的新记录。
考察中,还发现越南北部木兰科植物的栖息地的保护也不容乐观。在一块不足5km2的次生林,植被被砍伐比较严重,残存至少5种濒危木兰科树种,其生存状况令人担忧。考察同时采了供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材料。标本和相关资料正在进一步鉴定和整理当中,考察团队将进一步分析中越边境植物区系的特点和濒危树种保护的重要性。
参加本次考察的主要人员有昆明植物所的孙卫邦博士、税玉民博士、陈高博士,越南CPC的Nguyen Tien Hiep教授、Phan Ke Loc教授、Nguyen Quang Hieu博士和Nguyen Tien Vinh等,来自FFI中国的项目助理赵兴峰全程参与了本次考察。除了参加考察人员外,来自昆明植物所的武素功研究员、李恒研究员、张长芹研究员、龚洵研究员、马金双研究员以及来自文山州林业局、西畴县林业局和麻栗坡县林业局的相关人员对这次考察也给予了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该项目的执行有助于掌握中越边境濒危树种的分布情况及受威胁现状,为评估并推荐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了更为充分的背景资料,同时促进了中越专家的合作和交流,有利于为今后更有效地建立合作、完善中越边境地区受威胁物种信息收集、更好地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