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庆年会
安庆年会新网络成员授牌
目前,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网络是中国首个流域层面上的湿地保护网络,已有有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等五省一市的40个湿地保护区加入,覆盖总面积达157万公顷。
湿地网络成立后,原来分散的保护区不断加强联系,鄱阳湖、洪湖、沉湖、盐城、东滩等保护区频繁互访,跨区域、跨部门合作交流日益增多,在大流域尺度上进行对湿地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共同探索。
在长江湿地网络年会上,中国在湿地生态系统气候变化适应性建设上的实践得到与会专家的首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组织评价其工作已走在世界前列。
国家林业局总工程师卓榕生表示,提高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具有保证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意义,也体现了中国积极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负责任的态度。值纽约气候峰会闭幕、哥本哈根会议即将举行之际,长江湿地网络的实践证明了中国履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承诺,为中国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表率起到了推动作用。
据了解,湿地网络进行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例如湖北洪湖在全国率先将气候变化适应写进了管理计划。在随着水温升高、外来物种扩散速度加快的情况下,保护区加强了1万3千亩的示范区建设,由此形成屏障保护了生态系统的稳定。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副总干事Georg Schwede指出:“气候变化适应工作是一个新的思路,中国的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实现了气候变化适应性工作从理论到实践的成功尝试。推广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网络的经验,无疑将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全球其它流域生态系统乃至全球生态系统提供借鉴。2008年,WWF将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网络列为其全球20大保护成就之一,并计划在世界范围内宣传长江湿地保护网络。”
本次年会由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安徽省林业厅、安庆市人民政府、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主办,并得到汇丰银行“汇丰与气候伙伴同行”计划的支持。
(引自
www.wwfchina.org 2009年10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