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调查由长江豚类保护网络、湖南省畜牧水产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科院洞庭湖湿地国际研究中心、湖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WWF等多家单位共同倡议发起,将持续将近20天。
国家豚类研究第一人王丁博士以及他带领的6位国内豚类研究专家对洞庭湖区域江豚数量、分布规律、栖息习惯进行调查。研究了麋鹿十多年的大丰麋鹿保护区丁玉华主任带领的麋鹿调查组记录麋鹿自然野化种群在洞庭湖生存范围及数量,东洞庭湖保护区副局长蒋勇带领的水鸟调查组将调研洞庭湖冬候鸟种群情况及数量。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荷兰分会首席执行官Jodan表示:“荷兰在多年之前也和中国一样面临着湿地生态系统丧失、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的压力等问题,但他相信,通过大家携手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把地球建设成为一个更和谐的家园。”
洞庭湖作为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仅存的两个自然通江湖泊之一,在调节长江洪水径流、保护物种基因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长江水系和水域生态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也是国际濒危物种白鹤、黑鹳、小白额雁、东方白鹳的主要越冬地和白鱀豚的和江豚的主要集中地。丰富的物种资源构成了洞庭湖极其丰富的湿地生物多样性,并被誉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拯救世界濒危物种的主要希望地”。
但由于湖泊萎缩、过度和违法捕捞、航运等原因,造成了洞庭湖调节江湖洪水能力下降、湖内生物多样性减少,特别是珍稀越冬候鸟和江豚的数量减少,同时受上游水利工程、极端气候等因数的叠加影响,湖区湖泊湿地动植物资源状况令人担忧。通过这次调查,调查的结果和分析将为洞庭湖江豚、麋鹿、水鸟的保护提供最科学的依据。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
WWF(中国)长沙办公室
谭露露 电话:+86 731 5110607 Email:lltan@wwfchina.org
(引自
www.wwfchina.org 2009年1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