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大熊猫工程办公室、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WWF(世界自然基金会)、陕西、四川和甘肃三省林业厅及保护区等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上,WWF阐述了《WWF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巡护与监测项目的评估报告》,以及在评估的基础上所提出的《WWF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巡护与监测技术方法》,这两份报告首次以研讨会、走访、问卷及实际野外走样等方式,客观系统的评估了多年来WWF在大熊猫巡护与监测工作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和各大熊猫保护区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WWF物种项目主任范志勇指出,此前三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的方法不一致,调查数据相关间不具有可比性,如果将来长期开展的巡护与监测技术在不同省份和/或山系还存在不一致性,会严重制约在地理和时间等大尺度上做出正确和合理的的大熊猫管理决策。他建议,在三省一定范围内继续试点大熊猫巡护监测技术,加以完善后再全面推广。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温战强则强调:“监测规程在三省试点和全面推展是形势所需,通过此次研讨会来统一思想认识,促进各方对规程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研讨会上,专家们结合WWF上述两个报告所提出的建议,围绕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的《全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技术规程(试行)》,研讨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技术,探寻促进监测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专家们认为,形成一个具有全国统一标准的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巡护监测体系是十分必须和紧迫的,建议形成巡护监测能力培养机制,成立一个固定的培训基地,建立相对固定的专家团队,对巡护监测基层人员进行实时轮训。同时,建议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和其他相关单位组织起来,建立一个合理的资金筹措与分配管理体系。在特定科研机构设立数据处理中心,实现数据的及时深入分析,得出客观结论和管理决策,并在三省之间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监督与激励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巡护与监测工作的良性发展。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
物种项目官员 长有德
Tel: 010-6255 7100 ext 3221 Email: ydchang@wwfchina.org
(引自
www.wwfchina.org 2008年10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