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滇池二十种土著鱼绝迹

        日前,云南省一位政协委员的《关于加强对云南特有珍稀土著鱼类的有效保护》提案,再次引起人们对云南濒临灭绝的土著鱼的关注。陈小勇博士介绍,按照国际惯例,五十年未见的物种可定义为“灭绝”,而滇池里的土著鱼种已有二十多年“没有露面”了,“我们还观测了近五年的时间,虽然没有发现,但仍不能叫灭绝,只能称为绝迹。”
   土著鱼的消失并非偶然。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加速了滇池水体污染,使土著鱼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加之围湖造田,修建防浪堤等设施,致使土著鱼赖以生存的水生植物减少,产卵地受到破坏,人为的过度捕捞,形成了恶性循环。“生活环境的丧失,连带性的破坏直接导致了土著鱼的消失。”陈小勇同时也表示,外来生物的入侵也是导致土著鱼绝迹的原因之一。
   早在两年前,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专家杨君兴就曾对土著鱼的保护工作奔走疾呼,并指出:“外来物种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日益增多,滇池水面为水葫芦所覆盖,土著鱼类资源锐减,外来鱼类成为优势种,俨然已成为一个外来种世界。”陈小勇解释说,据不完全统计,滇池引入的外来鱼种不下三十种,他们与土著鱼发生激烈的食物和空间竞争,“《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已经宣布滇池的多鳞白鱼野外灭绝了。”
   为了拯救濒危的土著鱼种,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已展开人工驯养试验。据陈小勇介绍,滇池金线鲃现已驯养成功。今年繁殖了七万尾金线鲃鱼苗已少量投放滇池。“现在滇池水质差,而这种鱼对水质有一定要求,我们只投放了两千尾左右,毕竟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完)

(引自中国新闻网   2008年8月18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