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举力保护普氏原羚 国内首个保护区在刚察建成

        普氏原羚(又称中华对角羚)是世界上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目前仅存六百余只,分布在青海湖周边区域。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普氏原羚列为“世界极度濒危物种”,成为《全球羚羊保护行动计划》中名列首位的濒危羚羊类物种。
   每年10月下旬到来年的5月份河流枯水时期,普氏原羚饮水十分困难,经常溺死于农场灌溉渠。仅2003年至2007年,青海湖农场东分干渠内就淹死了42只普氏原羚。经过半年多的建设,目前特护区从青海湖农场东分干渠引建一条梯形土渠和三个蓄水池,以保证特护区内普氏原羚的饮水安全。
     为了加强对普氏原羚栖息、疫情的监测,提高管理保护能力,特护区在核心地段建了一座普氏原羚监测台,以供特护区工作人员及时、准确地监测和掌握普氏原羚的栖息繁衍、生活习性、种群变化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刚察县有关部门在青海湖普氏原羚特护区醒目处设置了一面大型宣传墙,并在保护区建立了科普宣传走廊,以加大保护普氏原羚的宣传力度。
   据了解,为保护处于濒危状况的普氏原羚,青海省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措施。2007年12月,刚察县成立了国内首个普氏原羚特护区,使这种仅分布于青海湖周边的珍稀羚羊种群数量,已由最初的不足两百只上升到目前的六百多只。

(引自www.chinabiodiversity.com    2008年8月10日)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