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地采集的天麻进行测量
培训现场
野外现场培训
这是ECBP项目在长江中上游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内启动以来的第一次工作培训,来自8个管理和执行机构的35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包括WWF、Traffic、IUCN、陕西省林业厅以及四个项目示范区:陕西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此次培训邀请了国际国内药用植物学方面专家,希望通过培训使项目执行方了解开展本底调查的技巧、方法和程序,制定项目示范点的资源管理及其监测体系,提高项目管理者和实施者的综合能力。
培训基于项目管理及实施中的需求为主,分别从理论学习和实地操作两个层面开展。针对各个示范点即将开展的本底调查,专家们从各个方面给予了详细的阐述,覆盖药用及芳香植物可持续采集国际标准、药用植物可持续利用本底调查和管理、药用植物本底调查基本方法等,使得参加的培训人员了解了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和方法,从而保证了未来项目执行中的统一性和实用性。
为了进一步加深培训人员对所培训内容的认识,确保调查工作计划的可行性,培训人员被分为四组进行了分组讨论,从各自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该地区药用植物的分布特性、多样性等制定了初步调查计划。专家对这些计划一一进行了点评,并对于计划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给予了解答。
后两天的培训日程以野外实习为主,使大家能够将前一天掌握的内容学以致用。培训选在ECBP陕西项目点平河梁自然保护区。此次选派的自然保护区代表均是常年参加WWF组织的巡护监测工作,对野外调查工作的开展并不陌生。在专家的指导下,队员们利用工具划定了各自的调查区域,并测量记录了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特别是药用植物的种类、栖息环境、生长特点等。这种现地的实践将有效帮助相关项目示范点在未来的工作中划定优先保护的区域和物种,以保护为前提,兼顾可持续利用。
三天的培训结束后,ECBP项目管理小组和主要合作伙伴就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并就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落实进行了具体安排。
背景:
WWF中国办事处在中欧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ECBP)的支持下,启动了在长江中上游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内开展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管理的示范项目。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社区层面上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的示范,有效减少采集及栽培活动等对野生生物生境的破坏和威胁,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和关键利益相关者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提高社区经济收入水平和社区资源管理的组织化程度,从而促进社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在位于长江中上游的四川、甘肃和陕西三省展开,其中WWF成都办公室主要负责项目在四川和甘肃两省的实施,项目区位于四川省的平武县、美姑县和甘肃省的文县,并将在以上三县各选择一个社区作为野外项目点并开展工作;WWF西安项目办主要负责项目在陕西省的实施,经过和相关保护区多次的沟通和讨论后,最后将项目区确定在宁陕县境内的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及其临近的旬阳坝大茨沟村。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
WWF 西安办公室 对外联络协调员 赵瑾娜
电话:+86 29 87818602 电子邮件: jnzhao@wwfchina.org
(引自
www.wwfchina.org 2008年7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