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IUCN亚洲自然论坛(AsiaNat)在线召开

  2022年10月27日,第六期IUCN亚洲自然论坛(Asia Nature Forum, AsiaNat)在线召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菲律宾和泰国等多个国家的会员代表,IUCN秘书处及其亚洲区办公室职员及自然保护相关人员共100多人参加。
  本期论坛旨在增进公众对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认识,了解NbS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缓解气候变化等领域的最佳实践。论坛由IUCN秘书处及其亚洲区办公室和亚洲区会员委员会共同主办。IUCN亚洲区会员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马克平和IUCN亚洲区水与湿地高级项目官员Raphael Glemet先生共同主持了论坛。
  亚洲办公室主任Dindo Campilan博士在致辞中表示,越来越多的政府和组织逐渐认识到,NbS不仅是有用的工具,而且是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双重危机的必要手段。为此IUCN制定了《IUCN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标准》,并积极推动这一工具在全球各国的应用,本期论坛将有助于公众了解不同国家在使用NbS过程中的需求和经验。
  IUCN气候变化全球协调员Sandeep Sengupta先生分享了NbS在全球多边进程中被采纳的基本情况。NbS是指保护、可持续管理和恢复自然的和被改变的生态系统的行动,能有效和适应性地应对社会挑战,同时提供人类福祉和生物多样性效益。IUCN提出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8大准则及28项指标,倡导依靠自然的力量和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社会挑战。在NbS主流化的发展历程中,全球逐渐达成共识:NbS为在实践中持续应用《生物多样性公约》定义的生态系统方法,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操作框架。他举例说明了NbS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自然灾害等方面的作用,介绍了《IUCN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标准》和《IUCN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标准使用指南》,并分享了NbS被全球政策已经采纳和即将应用的情况。
  泰国国家水资源办公室总体规划和政策部主任Atthapong Chantanumate先生分享了NbS在泰国《20年水资源管理总体规划》修订和实施过程中的应用。该规划的内容包括6个方面,3个发展阶段。新形势下,水资源管理的影响因素包括流行病、气候变化、NbS、循环经济、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和数字技术。其中,气候变化导致温度升高,山体滑坡、洪灾和干旱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应用NbS的包括珊瑚礁、红树林在内的一系列河流流域发展措施正在有效改善这种状况。基于此,公众从水资源消费管理、水质量安全、洪水管理、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以及其他综合管理等方面,共同参与制定水资源恢复力管理规划。
  中国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主任罗明博士从国家规划和政策层面分享了NbS在中国的实践情况。中国的“三区三线”规划有效整合了NbS理念,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恢复能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从NbS的理念、规划、标准到实践实现了NbS主流化,致力于促进自然及人工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国家也出台相关政策增大对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的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此外,自然资源部与IUCN开展合作,组织翻译和出版了上述NbS标准与使用指南两个文件,并出版了 NbS中国实践典型案例。但在NbS主流化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如缺少知识和专家、社会资本投入不足、政策与管理不适应等问题和挑战。
  孟加拉国国际气候变化与发展中心主任Saleemul Hug博士分享了NbS在孟加拉国被政策采纳面临的障碍。孟加拉国作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和气候脆弱国家之一,面临着经济和气候的双重压力。NbS在社区参与的保护中相对容易获得支持,并且已有较好的实践案例,但在国家层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领域的推进还存在困难。目前,正在尝试在基建相关的政府部门开展NbS培训,以期今后的开发可以以不损害自然为代价,并尝试说服国家决策机构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采用NbS,以便其国家今后可以弹性应对气候变化。
  马克平研究员在会议总结中表示这是一次成功的研讨会。他指出NbS是多个国际保护公约发挥协同效应的重要桥梁,IUCN一直致力于积极推动NbS在不同领域的应用,通过今天的会议,系统而详细地从理论到实践为大家介绍了NbS的内容。此外,他提到,AsiaNat论坛设立的目的是为亚洲区IUCN会员提供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会员参与到论坛研讨中,使之成为促进会员交流和IUCN发展的平台。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