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亚洲区会员委员会会议在京举行
2016年7月12-13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亚洲区会员委员会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越南、朝鲜、老挝、新加坡、菲律宾、日本、蒙古、柬埔寨、尼泊尔、韩国和IUCN亚洲区办公室等亚洲国家18位代表,国家林业局和IUCN中国办公室等10个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的2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IUCN主席章新胜出席。研讨会由IUCN亚洲区域委员会主席、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马克平主持。召开此次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亚洲区域成员参加2016年第六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WCC)做好准备、为推动IUCN亚洲会员间及其与秘书处和专门委员会的合作寻求最佳方案和措施。
12日上午,IUCN副主席Malik Amin Aslam、IUCN亚洲区域办公室主任Aban Marker Kabraji、国家林业局对外合作项目中心副主任胡元辉为本次研讨会致开幕词。在报告阶段,首先由亚洲区域办公室会员事务项目官员Raj.KUMAR详细介绍了第六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的筹备情况和亚洲区会员应重点关注的活动和提案,亚洲区域办公室副主任Tejpal Singh详细介绍了IUCN亚洲区域的基本情况和与亚洲密切相关的往届大会决议和建议的实施进展。随后,各国代表都做报告,介绍本国IUCN国家委员会的活动情况以及为世界自然保护大会所做的准备工作。继而,代表们分为两组进行了讨论,主要议题为:1)在大会上亚洲区域成员应特别关注的提案和活动;2)通过何种途径来提高大会决议和建议的实施效率;3)IUCN亚洲区域办公室应如何支持亚洲区会员的工作。
13日上午,来自中国-东盟合作中心、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日本和韩国以及IUCN中国办公室的5位代表分别介绍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合作进展、亚洲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信息网络(ABCDNet)的进展、亚洲自然保护地合作伙伴计划进展、中日韩第一次会员会议情况,以及IUCN中国项目及其进展。随后代表们针对两个主题进行了讨论:国家委员会工作的挑战和机会;区域委员会应采取何种方法和行动来凸显IUCN亚洲区的显示度。热烈讨论后一致同意:鼓励大家参加大会第一天的全球会员会议,并和各国会员进行互动交流从而能更好地发挥成员的作用;采取措施促进IUCN亚洲区会员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会员参与秘书处主导项目的参与度,以增强IUCN在亚洲的影响力。讨论结束后,马克平研究员对于扩大研讨会的影响力提出了两点建议:1)代表亚洲区会员委员会给IUCN主席和总干事写信,根据会议成果提出改进IUCN工作的意见和建议;2)将本次会议纪要发送给亚洲区的所有会员,以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影响力。
最后,IUCN主席章新胜为本次研讨会致闭幕词。他充分肯定了会议的成果,指出本次会议是参与国家和代表最多的一次IUCN亚洲区域委员会会议,也是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成为IUCN会员单位后主办的第一次亚洲区域会议。这次会议加强了IUCN亚洲区域各成员间的紧密合作,并为即将到来的2016年第六届世界保护大会做好充足的准备。感谢中国科学院对本次会议的资助,感谢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对会议的成功组织。
世界自然保护大会(WCC, World Conservation Congress)简介:每4年召开一次,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全社会开放的自然保护论坛(主要包括7种类型的活动:高级别论坛(high level session)、研讨会(workshop)、圆桌讨论(knowledge café)、壁报(poster) 、培训班(conservation campus)、专题馆(pavilion)和社交活动(social event);第二部分是IUCN会员大会和相关活动:决定未来4年(2017–2020)联盟的走向和核心管理机构。主要内容有: (1)审议通过联盟总干事工作报告和6个委员会主席的工作报告; (2)对提案表决, 超过半数会员赞成的提案变成大会决议(resolution)或建议(recommendation); (3)审议通过新时期工作方案(programme of work); (4)区域会员委员会会议, 主要是听取候选人的竞选演讲, 讨论区域重点工作; (5)选举新一届的理事会(包括理事和理事长)以及6个专业委员会的主席。
2016年第六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将于9月1-10日在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举办。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