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杀手可保护热带雨林多样性

 

贪婪的害虫可能对植物个体来说有害,但却对森林有益。一项关于伯利兹(拉丁美洲国家)湿润热带雨林的研究指出,杀死植物的真菌能帮助保护此类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月22日,Nature杂志发表的题为Pathogens and insect herbivores drive rainforest plant diversity and composition的文章为Janzen-Connell假说这一重要的生态假说提供了实验支持:即在物种丰富的森林中,为什么任一植物物种都不能被替代? Janzen-Connell假说认为,假定随着某一植物物种种群的增长,它们被一些专门的害虫啃食的几率亦会增大。从而这类害虫就会抑制优势种群,为其他植物种群提供蓬勃发展的空间。

美国布卢明顿印第安那大学的植物生态学家Keith Clay指出:“某种植物越常见,就越容易受到攻击,这是一种物种多样性的保持机制”。

Clay说,从Janzen-Connell假说在40多年前提出以后,许多研究小组已收集的证据表明,啃食植物的昆虫和其他捕食者能控制植物种群的数量。但几乎没有学者提出,该机制同样可以增加植物物种多样性。

假说验证

牛津大学的生态学家Owen Lewis及其同事决定验证这个假说。 研究组在伯利兹西南部的Chiquibul森林保护区设置了试验样地,这里的地面覆盖着深浅不一的植物根系和从茂密的树冠上落下的种子。其中一些实验样地喷施杀菌剂,另外一些喷施杀虫剂,而对照样地则只喷施水分。

研究小组发现,在17个月的实验过程中,喷施杀菌剂的样地的物种丰富度减少了约16%;喷施杀虫剂的样地,尽管物种多样性没有减少,但是其相对多度发生了变化。

Lewis研究组计划把研究工作扩展到其他地区,并已开始鉴定伯利兹实验样地的关键真菌。Lewis指出,该研究对理解森林对气候变化可能的响应有重要意义,因为真菌类对环境湿度的变化非常敏感。

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生态学家Scott Mangan补充说,伯利兹的研究告诉我们,可通过强调土壤中真菌的重要性来促进森林的恢复。他说:“在我们进入我们想要恢复的区域前,我们必须牢记,我们要恢复的不仅仅是那里的树木;同时,我们还需要一个良好的自然土壤生物群落,否则就不能利用此机制来保护植物物种多样性。 ”

原文题目:Plant killers protect rainforest diversity, 原文来源:http://www.nature.com/news/plant-killers-protect-rainforest-diversity-1.14572 (王鹏龙翻译,黄祥忠校对)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