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基因组中已探明功能能表达蛋白的基因只占3%,其余多数功能不清的基因被误认为是垃圾DNA(junk DNA)。
文章的第一作者Marcelo Vinces表示,乍一看,这些junk DNA好像没有任何功能,造物主给人类这么多的“垃圾”,这不符合演化的规律,不符合效率规律,用进废退,如果没有功能这些DNA为何一直没有退化消失。
Kevin J. Verstrepen领衔的研究小组将揭开这一答案,junk DNA多以重复的序列出现,并且具有不稳定性。这些串联的重复序列常常影响临近基因的活性,它影响临近基因结合到核小体(nucleosomes)的松紧程度,而这种松紧程度直接影响基因的活化程度。
有趣的是,重复的序列很不稳定,当DNA复制时,序列的重复倍数常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影响局部DNA与核小体的结合。这些改变通常与周围环境有关联,当周围环境发生改变时,junk DNA可能发生改变,提高生物体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无休止的进化过程中,junk DNA起着保护生物体在大环境中幸存下来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