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海洋生物普查项目”研究表明235种在南极生存的动物也同样生存在北极。这显示南极的绕极海流为大多数物种创造了保护屏障,但是某些偶然事件曾经使两极连接起来。
南极洋流使物种与温暖海域隔离,同时造成极低的温度,致使自然选择生成出了奇异的生存机制。比如,一些深海鱼类的防冻血液。
“南极洲是极地物种的生命摇篮。” WWF澳大利亚分会南极洲和南部海域项目负责人Rob Nicoll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表明它是章鱼、蜘蛛蟹和其他奇异深海生物的进化基地。”
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在南极洲和北极都很普遍的物种,这表明当物种偶然到达时,极地海洋是有效安全的避难所。
研究还发现,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海洋变暖迫使低温海域物种向极地迁移。
长期以来,范围极广的物种都不为人所知是因为很多人假想极地海洋就像海中沙漠。但是,现在看起来严酷的极地环境为物种进化提供了恰当的隔离环境和大范围的栖息地。
WWF认为,气候变化正推动着海洋酸化,两极附近的温度升高,威胁着这些隔离的栖息地。
“这也是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政府需要承诺深入减排的另一个原因。”Nicoll说,“否则,像这样的科学远征只能产生一个个海洋物种的名称,而这些物种终将因为气候变化而消亡。”
相比其他威胁到南极洲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因素,比如入侵物种,石油泄露,船只活动造成的污染,以及违反国际条约的未经报道未受管制的捕鱼船,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是最大的。
Nicoll说:“我们急切需要建立海洋保护区网络,作为极地海洋保护对策的核心。”
“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育委员会(CCAMLR)的最近一次会议上,各国政府在分配大面积保护南大洋的问题上再一次故意拖延。“国际极地年”即将结束,我们需要真正的行动而不是更多的花言巧语。”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
WWF(中国)对外联络官员 庄士冠
电话:+86 10 65227100-3286 Email:shgzhuang@wwfchina.org
(转自 WWF-新闻 2009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