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实现生物多样化目标将使人类陷入危机

        这个触目惊心的警告来自于WWF发布的一个名为《2010及未来:生物多样性日益增长的挑战》的报告。报告公布了最新的地球生命指数,揭示了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正不断减少的事实。该指数是国际社会认可的、主要用于衡量人类在实现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方面进程的数据。
   食品、清洁用水、药品和使人类免于自然灾害的庇护都是维护生命安全、确保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这些都有赖于生物种群、自然栖息地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因此,要维护生命安全与质量,就必须保护生物种群、栖息地和生态系统。2002年,世界各国政府共同确立了一个目标,计划到2010年,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然而,WWF的报告显示,该目标可能无法达成。
   WWF全球总干事詹姆士•李普 (James Leape) 指出:“生物多样性为地球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它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说得更直白一些,生物多样性丧失意味着在未来,千百万人的食物来源都可能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威胁,缺乏稳定的水资源供给,甚至面临水资源短缺。”
  “没有人能够避开生物多样性丧失所带来的冲击。生物多样性的降低会直接导致新药品种类减少,使人类更易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并加剧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影响。” 詹姆士•李普表示。
   200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到2010年,在全球、地方和国家各层次、范围内,大幅度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然而,《2010及未来:生物多样性日益增长的挑战》报告显示,依照目前各国政府行动的进程,我们将无法在2010年实现这一目标。如果没有更高层次的支持,环境部门是无力扭转这一趋势的。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第九次会议于2008年5月19日至30日在德国波恩举行。为了号召各国政府在政治考量中将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化的可持续利用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WWF建议:
  • 为了按期实现2010年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这一目标,应制定联合行动方案,由环境、农业、食品、水资源和财政、卫生等各部门共同协作,及时采取必要行动。
  • 遵守《生物多样性公约》中的承诺,建立和管理由原住民和当地居民全面参与的有效的保护区系统,促进平等,分享成果。
  • 制定相关计划,确保到2020年实现森林的净减少值为零,促成生物多样化公约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合作,遏制森林砍伐和退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这不难理解。政府无法实现生物多样性目标,是由于他们没有提供足够的财政、技术资源,以及必要的经济激励政策等措施。环境部门必须努力调动其它各部门的积极性,使那些会受益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部门,比如发展部门、财政、农业、渔业、气候变化等机构,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WWF总部国际政策项目总监Gordon Shepherd补充道:“WWF号召200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全体缔约国政府切实履行承诺,通过确立国家层面的目标,保证财政、人力和技术资源方面供给充足,切实实现战略计划。”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
    WWF(中国)对外联络官员 庄士冠
    电话:+86 10 65227100-3286 Email:shgzhuang@wwfchina.org

    世界自然基金会总部 媒体关系顾问 Allison Witts
    电话:+41 79 814 4466

    (引自www.wwfchina.org    2008年5月22日)

    >>>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