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群岛的萨马岛和棉兰老岛以东80公里的“菲律宾海沟”,深度超过7000米,最深处达10497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之一。这些自然环境使菲律宾海洋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据《中国日报》今年年初报道,由法国科学家领导、多国研究人员参与的一次大规模海洋生物考察项目目前取得重大进展,研究小组在菲律宾中部海域发现数千种新的甲壳类和软体海洋生物。
据悉,此次研究由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和菲律宾圣卡洛斯大学联合展开,受到法国政府资助,来自法国、菲律宾、东盟其他成员国、欧洲、美国等共19个国家的近80名科学家、学生和志愿者参与了这个项目,这也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全面的珊瑚礁软体动物考察项目。这次研究活动用传统的捕捞方法如拖网捕捞、深海网等方法采集海洋生物。
据菲媒体报道,科学家们前不久对菲律宾邦劳岛沿海综合生态系统进行了详细考察,发现超过1200种十足甲壳纲动物和6000多种软体动物物种,其中150种-200种甲壳类和1500种-2500种软体动物是首次发现的新物种,包括形态各异的蟹、小虾和龙虾等。该项目的领导者、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家布歇说,从观察和拍摄到大量生物来看,很多动物都是第一次看到。
另据菲媒体2006年10月15日报道,美国专家发现,菲律宾中部的佛得岛海峡生活着1700多种海洋生物,可能是世界上近岸海洋生物最集中的地方。为促进相关研究活动发展,法国大使馆也宣布将推行一个为期5年的项目,进一步考察菲律宾的深水生物物种。
美国两位海洋生物学家前不久在马尼拉宣布,他们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发现,在佛得岛海峡10公里长、10公里宽的海域内生活着1736种海洋生物,这可能是目前世界上近岸海洋生物最集中的地方。这两位科学家几年前就认为,世界近岸海洋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方位于菲律宾而不是印度尼西亚。这两位科学家希望菲政府对佛得岛海峡加强保护。此前,科学家发现,在印尼宾丹岛10公里长、10公里宽的海域内生活着1670种海洋生物。
菲律宾20世纪70年代在苏米龙和阿波岛上开展的海洋保护和礁渔业管理计划,开始时并不起眼,然而现有这两个岛屿提供的一些最好的证据证明,由地方社区保护和管理的禁渔保护区,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渔业管理方面发挥关键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们充当了过去几十年来菲律宾全国禁渔保护区非凡发展的典范。这种发展明显有助于国家海洋资源管理政策的重大转变,这一政策转变把部分的职责从中央政府机关下放给了地方政府和当地社区。
现在,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共同管理离岸15公里以内的海洋资源,这或许是菲律宾海洋之所以不断出现新生物的一个重要原因。
(引自
www.biodiv.gov.cn 2007年8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