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追踪研究显示:婆罗洲侏儒象生存受到威胁

        
     
        调查显示, 婆罗洲侏儒象生活的森林地区, 一般是地势平缓的低地和河谷区域。但不幸的是, 这些地区也常是种植经济作物的首选地。
  过去40年来,由于砍伐、改建种植园以及人类居住等原因,位于婆罗洲东北部的马来西亚沙巴州40%的森林消失了, 而这里是大多数野生侏儒象生存的栖息地。
  WWF马来西亚婆罗洲物种项目负责人Raymond Alfred表示: “在沙巴地区,这些象群赖以生存的森林遭到的砍伐最严重,因为在平原和河谷地区采伐的成本最低。尽管如此,在‘婆罗洲之心’协议下,马来西亚政府承诺保护沙巴中心区域的广大森林栖息地,以保证多数象群有长期安身之处。”
  这次调查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利用卫星追踪亚洲象群的调查。调查还显示,侏儒象们更喜欢在低地森林区域生活,因为低地的土壤肥沃,能长出更多更高质量的食物。
  但调查也表明,象群活动显然受到人类活动和森林破坏的影响。目前收集到的数据显示,生活在沙巴的侏儒象很可能不到1000头,这比之前估计的1,600头要少许多。
  此外,该调查报告称,低京那巴当岸(the Lower Kinabatangan)野生动物保护区,作为重要的象群栖息地,可能由于面积较小且栖息地破碎,而无法长期满足大量象群的生活需要。
  由于长期徒步在密林中追踪象群的难度较大,两年前,在WWF的协助下,沙巴野生物部门给5只婆罗洲侏儒象带上了项圈。
  通过全球定位系统,这些项圈每天通过卫星向WWF的一台电脑上发送侏儒象所在的位置信息。这也是针对婆罗洲侏儒象所做的首个长期调研项目。
  “利用卫星跟踪显然是获取沙巴州的侏儒象信息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因为它们大多数时间是在森林里活动。”沙巴州野生物部门主任Mahedi Andau说:“现在,我们对个别象群的栖息地范围、规模和地点有了较多的了解。”
  调查提供的信息也可能帮助预测未来象群的活动和与农场可能发生冲突的区域。
  WWF表示,尽管侏儒象能够在被砍伐过的次生林中生存,但有效地监管它们仅存的栖息地,使其可持续地发展,而不是变成种植园,仍然是目前极为紧迫的任务。同时,在象群栖息地的伐木行为,只能根据长期森林管理计划,在指定区域内进行;油棕榈树种植园也应该选在已退化的、没有象群或猩猩等物种生活的非森林地区。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
Angela Lim, 婆罗中心项目高级对外联络官员
电话:+60 88 262 420 手机:+60 12 833 2868 Email: alim@wwf.org.my
Jan Vertefeuille, WWF 全球虎项目对外联络主任
电话:+1 202 861-8362 手机:+1 202 492-0597 Email: janv@wwfus.org
Moira O’Brien-Malone, WWF 国际新闻官
电话:+41 22 3649550 手机:+41 79 3777958 Email: mobrien@wwfint.org

编者按:
  • “婆罗洲侏儒象卫星跟踪”报告可在www.panda.org/species找到。
  • WWF和沙巴州野生物部门将在今年为另外4头侏儒象套上项圈,跟踪所收集到的资料将提供有关沙巴州象群保护的具体信息。
  • 2003年,WWF确认侏儒象为亚洲象的一个可能的新亚种。然而,目前对侏儒象及其数量尚知之甚少。据称,侏儒象体型更小、更丰满,且性情比其他亚洲象更加温和。它们目前仅在位于马来西亚沙巴州的婆罗洲东北部的小片区域被发现。
  • 沙巴州地区和被称为“婆罗洲之心”的婆罗洲内低地林区目前依然有连绵广阔的天然森林,是地球上最具生物多样性的动植物栖息地之一,拥有大量的动植物珍稀物种。该地区大片森林养育着无数野生动物,是世界上仅存的猩猩、大象与犀牛共同生存的栖息地之一,另一处是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
  • 婆罗洲内的大片森林正迅速被已开辟的油棕榈、橡胶和木材等基地所吞噬。另外,为砍伐森林修建的公路以及大片被毁灭的森林拉近了原本偏远的地区与外界的距离,使外来的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日益猖獗。
  • “婆罗洲之心”项目是一个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旨在保护婆罗洲最后一片连绵不绝的森林。“婆罗洲之心”地区的雨林面积达240,000平方千米,地跨文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三国。2007年2月,三国首脑在印尼巴厘岛签署了历史性的声明,宣布保护并可持续性地管理“婆罗洲之心”地区。该声明标志着这个地区的优先保护进入了全球化阶段。

  • (引自www.wwfchina.org    2007年8月9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