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此次调查的广西师范大学李友邦博士说,这次调查发现适应洞穴生活的多足纲种类丰富,目前在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9种多足纲种类中,就有5至6种是适应洞穴生活的种类。在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的调查中,采集到了适应洞穴生活的新物种盲鱼和盲虾。此外,还采集到了蛛形纲一个奇特的个体。法国洞穴生物学家路易斯先生认为极有可能是一个新物种。同时,在别的动物类群中也有新物种的发现,保守估计有14种。
华南农业大学田明义教授认为,在本次考察活动中共采集到的4种穴居步甲,其中一种可能是新种,表明穴居步甲在桂北喀斯特地区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对研究穴居动物的起源、进化和生物地理学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友邦博士介绍说,广西喀斯特石山地貌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特有性高,是具有全球影响意义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然而,广西岩溶洞穴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不多,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此次广西开展的岩溶洞穴生物多样性调查及保护项目是利用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GEF)赠款资助的《加强广西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项目活动之一。项目调查结果丰富了广西洞穴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成果,提升了广西喀斯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对洞穴生物多样性保护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谭学锋)
(引自广西新闻网 2007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