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官员讨论了如何共同协作,来保护可能遭受洪涝、干旱、热浪等灾害以及蚊媒疾病、水源性疾病的冲击的地区。
据世界卫生组织(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估计,从2000年起,气候变化已经直接或间接的使全球100万人丧命。其中超过一半发生在全球人口最密集的亚太地区。这些数字并不包含由于城市大气污染所导致的死亡案例,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大气污染每年在全球要夺去80万人的生命。
“在未来的50年内,我们不会有立竿见影的办法来阻止全球气候变化。因此,我们需要促使人们在很多方面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世卫组织全球环境变化工作小组(WHO's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unit)的克里斯蒂 艾比(Kristie Ebi)说,她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气候变化报告中健康章节的主要作者,这篇报告由IPCC组织了2000位科学家共同完成。
艾比说,在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应对方面,医疗健康领域比其他领域例如水和农业领域,要落后10年。她说,气候变化最早影响的国家开始意识到,与空气、水源以及食物有关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预计亚洲和非洲最穷的国家受到的影响最大。
科学家们预计,干旱将使农业减产,一些地区可能会粮食短缺,沙尘和森林大火会引发呼吸疾病,风暴所带来的洪涝灾害会增加人员伤亡和诸如痢疾等疾病。温度升高也可能使某些有害藻类大爆发,这将威胁到食用甲壳类的动物、礁鱼的人类健康。居住在低海岸地区的人们将要面临更多的风暴和洪水,倒灌的海水也将直接威胁到陆上的地下水。
从1978年到1998年,新加坡平均每年温度升高华氏2.7 度,同期登革热的发病率增长了10倍。
最近,疟疾第一次袭击了不丹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某些新的区域。过去的气候相对寒冷,传播这种疾病的蚊子没有繁殖的条件,但是气温升高使得它们能够大量繁殖。
喜马拉雅山冰川的融化已经在尼泊尔境内形成了20个新的湖泊,这些湖水有溢出的危险,一旦溢出,形成泥石流冲毁山下的村庄和农田。
这次为期4天的会议为将于下月在泰国曼谷召开的同议题部长级会议打下了基础。
(引自人民网 2007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