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会议以“人类与气候对浮游动物种群的压力(Human and Climate forcing of zooplankton Population)”为主题,围绕“浮游动物长时间序列观测的全球比较”、“浮游动物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重要性”、“浮游动物在食物网中的作用:在气候变动与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死亡对浮游动物个体发育和生产力的影响”、“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功能群”、“微食物环与经典食物链:对食物网效率和生产力的评价”、“浮游动物行为、生活史和地理分布的环境限制”、浮游动物生物化学与生理学:生化方法的应用”、“图像分析技术的进展及其在浮游动物计数和鉴定中的应用”和“分析与整合:水生生态系统浮游动物模式研究”等10个方面进行了学术交流。在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亚洲浮游动物研究现状与展望”、“磷虾研究现状与未来”、“浮游动物对全球变化的时间与区域响应:气候生物学和向极转移”3个专题研讨会。
孙松是本次会议的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召集人,同时任会议执行主席,他主持了“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功能群”主题的专题报告会,并作了“黄海陆架区浮游动物功能群的时空变化”主题报告,以黄海为例,就浮游动物功能群的基本概念、划分方法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进行了全面系统地阐述。张光涛博士作了题为“长江口浮游动物种群更替及其与大型工程建设的关系”的口头报告,刘会莲博士作了题为“黄海太平洋磷虾的分布格局、丰度和生活史的研究”的口头报告,另外,李超伦博士、张芳博士等还分别将海洋所在“中华哲水蚤繁殖与饵料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大型水母时空分布及其与水团之间的关系”、“黄海太平洋磷虾分布与幼体发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墙报展示。
本届大会是自1961年在丹麦召开首届浮游动物大会以来规模最大、参加国家最多、与会科学家最多的一次盛会,体现出海洋浮游动物这一古老学科在当今海洋学研究中日益引起各国科学家的重视,无论是在全球变化研究中,还是环境保护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中,浮游动物研究都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浮游动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对渔业响、浮游动物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浮游动物功能群、分析生物学和图像分析等新技术在浮游动物研究中的应用等成为本次会议交流的热点。
(引自
www.cas.cn 2007年6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