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争论已经使得171国参与的《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简称CITES)会议陷入停顿,该公约目旨在限制威胁野生动物生存的贸易行为。
以肯尼亚和马里为首的20个非洲国家要求20年的象牙贸易禁令,称全面的禁令是唯一能够保证此物种长期生存的办法。
他们说限量贸易只能激发盗猎和走私行为,直指自1997年CITES恢复偶然销售后导致了激增的非法商业行为,而此前8年象牙贸易都是被禁止的。
但是包括南非、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和津巴布韦的另外4个国家——正在寻求为国际象牙贸易限制松绑,尤其是对日贸易。
他们辩称,象牙贸易所得可以帮助维持大象数量并使当地居民受益。
他们还称这种行动迟缓的大家伙在某些区域分布过多,破坏了当地居民的生计。
“他们讨论了整整一个周末”,野生动物保育组织派驻大会的观察员说。“如果他们无法达成协议,他们也许会撤消提案,保持现状。”
另有可靠消息显示,削减贸易禁令时间的议题也在讨论之中。
大象问题已经成为自1975年《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生效以来一个产生分歧的主要问题。
尽管动物保育组织不同意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支持20年象牙贸易禁令,而TRAFFIC(野生物贸易研究委员会)——一个世界自然基金会(the World Wildlife Fund)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的联合项目,也反对该禁令。
《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自1989年起禁止象牙贸易,但是CITES曾经做出的允许取自死亡大象和盗猎者的库存象牙一次性销售。
目前非洲象数量规模在50万头左右,与以前相比大幅度减少。
(引自人民网 2007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