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联合国将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确定为“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2015年5月22日上午,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在环境保护部对外合作中心履约大楼联合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15年度名录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红色名录》。大会由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主持,部长陈吉宁、《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迪亚斯、中国生物多样性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胡德平等发表了讲话。随后,中国科学院施尔畏副院长宣布《2015年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红色名录》正式发布。
  生物物种是大自然中最为奇特的组成生命形式。一个国家的生物物种名录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国土上物种数量的多少,还能体现这个国家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为了摸清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家底,支持我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促进相关学科的基础性研究,从2008年开始,我院组织院内外100多位分类学专家,编研《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并以年度名录的形式每年更新,并向社会公开发布,为全球使用者免费提供在中国分布的动物、植物和菌物等生物类群的分类和分布信息。中国科学院每年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每年发布年度生物物种名录的国家。该名录中,每个物种均包含了拉丁名、同物异名、中文名、别名、分布区、分类系统及其相关文献的信息。每条数据都由分类学专家审定确认,并与全球生物物种名录实现信息共享。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15版共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83290个,其中物种73255个,种下单元10035个。
  为全面评估我国物种的濒危状况,2008年环境保护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启动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的编制工作。《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分别于2013年9月和2015年5月正式发布。本次评估有500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历时5年完成编制。其中,高等植物卷有近300位专家参与,来自中科院系统的生物类研究所(植物园)有140人,占全部成员的48%。专家来源的84家单位中,人数最多的前五家单位分别是植物研究所、华南植物园、昆明植物所、四川大学、武汉植物园。我国34450种高等植物中,绝灭等级(EX)27 种,野外绝灭等级(EW)10 种,地区绝灭等级(RE)15 种,极危等级(CR)583 种,濒危等级(EN)1297 种,易危等级(VU)1887 种,近危等级(NT)2723 种,无危等级(LC)24296 种,数据缺乏等级(DD)3612 种。受威胁比例最高的类群为裸子植物,高达51%。在我国特有的17700种植物中,受威胁率高达65.4%。在我国除海洋鱼类外的4357种脊椎动物中,已有4种灭绝(EX),3种野外灭绝(EW),10种区域灭绝(RE)。受威胁比例最高的类群为两栖动物,高达43.1%。中国特有的1598种动物中,受威胁率达30.6%。
  生物物种名录编研和红色物种名录的评估,将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产生深远影响,为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制定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