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公众科普活动顺利举办

  2024年7月13日,公众科普活动在国家植物园南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2024年基层组织科普专项行动、“一带一路”国家植物数字化计划项目和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计划支持,北京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办,植物主题数据库协办。植物学专家沐先运老师、资深动物观察员吴海峰老师、经验丰富的植物科普讲师付其迪老师受邀作报告和带队实践,32位喜欢自然的大朋友和小朋友参加。
  沐老师分享的报告是北京的几种珍稀植物。他首先讲述了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植物保护的意义,接着分享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不同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以及维管束植物的分类系统,最后介绍了北京不同保护级别的植物资源概况,尤其是大花杓兰、北京无喙兰、轮叶贝母、丁香叶忍冬等几种珍稀植物的结构特征、种群现状和保护措施。
  吴老师分享的报告是他在非洲看动物的精彩经历。每年7-8月份是东非野生动物角马大迁徙的季节,原本只在电视上看到过的壮观画面被一一具象展示。在这片令人神往的广袤大草原上,角马、斑马、大象、狮子、犀牛、河马、鳄鱼、豹子、羚羊、秃鹫、鸵鸟、野猪、斑鬣狗、狒狒、黑背胡狼、土豚、鼠兔、白蚁等动物每天都在上演着惊心动魄和岁月静好的生命交错和延续。
  付老师带领大家探寻了国家植物园南园温室的四季花厅、棕榈室、阴生植物室、裸子植物室、食虫植物室、果树室、多肉植物室、水生植物室、菩提室9个展室收集展示的热带和亚热带的大部分植物,详细的介绍了它们的生境特点和叶片、花朵、果实、种子的形态特征。在户外带领大家认识了中国的菩提树——七叶树,教大家如何区分月季和玫瑰、荷花和睡莲,如何根据针束辨别松树等。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活动过程中互动不断。三位老师的讲解专业生动,将科学和日常轻松的联系,让大家真切的感受到自然就在身边,处处都有科学。大家纷纷反馈希望以后可以多举办类似的活动,我们也会总结经验,争取组织更多有益的活动。

 


附件下载: